昆明最好玩的私家園林
見証庾澄慶祖父和抗日名將的悲喜人生

2016-11-04 林文俏 行而上Metavista

每有朋友去雲南旅行,總會來問︰那裡是昆明最好玩的園林?當然是大觀公園。它歷史上就是“省城第一名勝”,又是昆明第一個公園,其作為公園的歷史已有98年。昆明園林大多數都是寺觀園林,大觀公園卻是另類。它有過觀音寺,遠山近水,卻沒有形成“晨鐘暮鼓,青燈古佛”的寧靜和空靈。

大觀園的發展遵沿了名樓園林規律──文因樓生,樓以文聞名,園用樓命名。樓是“大觀樓”;文是“大觀樓長聯”──它使大觀樓躋身中國六大名樓(黃鶴、岳陽、滕王、大觀、蓬萊、鸛雀)之列。1998年,私家園林和新建園林的加入,又使大觀公園多了中國其它名樓公園沒有的另種人文歷史色彩和現代藝術氣氛。

大觀公園現有近華浦、西園和南園三個景區。近華浦是大觀公園的歷史別名,現為主景區。西園是一座現代園林。南園由有90年歷史的庾園和魯園組成,其一木一石,一水一橋,濃縮著民國雲南私家園林發展史,講述著已故園主的人生故事與家國情懷。

近華浦︰觀“天下第一長聯”

1961年郭沫若游近華浦,登大觀樓,曾即興大贊“果然一大觀,山水喚憑欄”。近華浦因濱於草海(滇池內海)、遠望太華山(西山最尖峰)而得名。進大觀公園大門不遠,便有一惹眼門樓,門額寫著“近華浦”,兩邊書聯“曾經滄海難為水,欲上高樓且泊舟”。聯為寫史。徐霞客《游太華寺山記》載︰“出省城,西南二裡下舟,兩岸平疇夾水。十裡田盡,萑葦滿澤,舟行深綠間,不複知為滇池巨流,是為草海。”可知歷史上這裡曾是一片水鄉澤國,欲登樓須先停船上岸。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僧人乾印雲游至此,創一茅庵,講經說法,後來發展成觀音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雲南巡撫王繼文在此挖池填堤,壘軒構亭,建二層大觀樓。後來布政史佟國襄又相繼建起其它一些亭閣館堂,漸為大觀,開始形成遊覽勝地。清道光八年(1828)雲南按察使翟錦觀增建大觀樓為三層,樓成今日規模,但先後遭兵燹和大水而毀。光緒九年(1883年)雲貴總督岑毓英重修大觀樓,保持至今。1918年雲南督軍唐繼堯將大觀樓辟為公園。1930年雲南省主席龍雲囑昆明市長庾恩錫擴建大觀公園,由國學藝術大師趙鶴清具體設計,仿杭州西湖景觀擴建。

據昆明市園林規劃設計院李琦《大觀樓建築實測簡析》記述︰大觀樓為三層木架構方樓。四根金柱從底層直伸到三層屋面,和梁架一起構成支撐框架。屋頂採用尊貴的三重檐攢和四角尖頂,每層均有黃色琉璃瓦屋檐。正面二層檐下懸掛咸豐皇帝御書頒賜的“撥浪千層”匾。屋面用金黃色琉璃筒瓦,飾以寶頂及獸頭。寶頂和四脊上的走獸之間墜一鐵鏈。外裝修為栗色柱和淡黃牆。柱頭和梁枋繪有雲南風格彩畫。樓門南北對開。南門(正門)台階臨水,左右各有一圓窗。

一百八十字長聯在大觀樓南門的兩側。上聯寫景,氣勢不凡;下聯敘史,涵意深遠。陳毅贊它是“滇池眼中五百裡,聯想人類數千年。”放下忙碌,來到這湖光山色裡賞長聯,最沁人心脾的是聯裡的19個字︰“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長聯作者孫髯翁,博學強記,詩文皆優,但性情耿直狷介,終身不應科舉之試,自稱寒士。

長期誤傳大觀樓長聯是天下第一長聯。其實不然。四川青城山長聯共三百九十四字,成都望江樓長聯共二百一十二字。這三副長聯,古今少見,作來不易,如果論思想性和藝術性,還是首推大觀樓長聯。

近華浦景區除大觀樓和長聯外,最負聲譽的莫過假山彩雲崖了。為設計它,趙鶴清整整在大觀樓觀山看雲幾個月﹗它用同一種石頭壘成,采滇池四周群山之脈胳氣勢,仿滇池上空行雲之神態形狀,高低錯落,孔隙雜生,玲瓏剔透。東部主峰陡峭險峻,西邊山峰逶迤蜿蜒,洞口多,道路多,岔道更多,既條條通山頂,又條條入迷宮。他在“彩雲崖”的東側刻寫了一首自撰的《彩雲崖歌》,言道︰“吾家住在彩雲深,彩雲朝暮蕩胸襟。彩雲自來還自去,雲來雲去皆無心。”趙鶴清在詩、書、畫、園林、篆刻五個方面都有相當造詣。

其他景觀也特色各異︰琵琶島形狀似琵琶;懷古廊縈回紆折;盆景園雲南摘冠;樓外樓猶如伸進滇池航道的畫舫,其景區被稱做園中之園;四方重檐的小觀樓,與大觀樓隔湖相望,形成對景。大觀樓前的碧波中立著三個葫蘆型塔,映出杭州西湖“三潭印月”韻味。湖畔點綴著眾多亭閣樓館堂,如攬勝閣、挹爽樓、牧夢亭、涌月亭、催耕館、觀稼堂等。為了與其雅名相稱,它們多有對聯。

1985年冬季,第一批海鷗來到了昆明,從此海鷗與昆明便有了個約定。每到冬初,它們成群結隊從西伯利亞飛來,盤桓在有水之處。以滇池水域最多,大觀公園因此成為觀鷗最佳處。海鷗時而高飛盤旋,盡情展示自由;時而俯衝吻水,與游人嘻戲。此時此景,可謂人鳥同樂。

庾園︰民國昆明最早的私家園林

庾園是民國時期中國最早修建的私家園林之一。昆明曾有過兩個庾園,它們都是台灣藝人庾澄慶的祖父庾恩錫打造。遊學日本的雲南墨江人庾恩錫,身兼園藝家和實業家。為紀念辛亥革命昆明重九起義,他在1922年創造著名的民族品牌雲煙“大重九”。抗戰期間,雲南人用改抽“大重九”煙來繳愛國“抗戰稅”。庾恩錫當市長年余,最大的貢獻是整修擴建昆明園林。辭職時他把全數工資捐贈給昆明市警長警士,每人發給10元──在當時足夠一家人吃喝很長一段時間。

上個世紀40年代,昆明曾流傳著一副對聯︰“不培天良,賣官鬻爵顏獨濃;罔崇仁政,橫征暴斂心何安?”嵌入省主席龍雲內弟李培天和龍雲親信陸崇仁的名號,痛斥他們的賣官暴斂。前年,庾恩錫好友、民國雲南省府警察處長李鴻謨的兒子李民生在父親的傳記裡披露,對聯作者正是庾恩錫。

1913年,庾恩錫二哥庾恩旸(重九起義功臣,護國名將)建私宅於崇仁街,取名“庾園”。1918年庾恩 遇刺而亡。庾恩錫把庾園進行大力改建擴建,使其煥然一新,成為當時罕見的花園住宅,曾入1924年《昆明市志》,但現下已無蹤跡。

1927年,41歲的庾恩錫迎來了兩件大喜事︰第一件是中年得長子,生下庾澄慶的父親;第二件是他再邀趙鶴清參與設計,在大觀樓南邊的草海之濱建起自己的“枕湖精舍”,又名“庾莊”。但昆明人喜歡稱它為“庾園”。隨後一大批私家園林出現下草海畔。筆者岳父母家離大觀公園不遠,庾恩錫又曾是筆者妻子外公胡瑛(民國上將)的同僚,妻子幼時就多次去過庾園。當時去庾園是從篆塘乘船,過大觀樓,抵小碼頭泊岸,棄舟入園,一路美不勝收。

步入庾園走不遠,一座在原址複建的兩層紅樓映入眼帘。上書“晉侯樓”(庾恩錫字晉侯)。它兩側呈六面體,三面窗角都鑲有木框格牆,窗下羅馬柱,每面上方的白色圓形浮雕裡依次是梅、蘭、竹、菊。庾園可謂“尋芳園”。漫步園中,曾經的園林芳貌撲面而來︰荷塘柳堤,拱橋流水,小亭藤架,假山牌坊,處處師法自然,讓人駐足流連。一座石牌坊上寫著“尋芳深處”四字。它是趙鶴清親題,下款是黃山谷幽蘭賦。懂書法者會知“尋芳”來自黃庭堅手書唐韓伯庸《幽蘭賦》。牌坊後面寫著王羲之《蘭亭集序》名句︰“亦足以暢敘幽情”。牌坊柱子上端各四方獸面,下面是兩個小獅子,用珠粒在石匾邊沿圈出簡單的裝飾。

“尋芳”再走十余步,便是一座假山,與近華浦的彩雲崖是同一種石料。因為它們都是趙鶴清同期壘建。假山正面寫著庾恩錫親題的“壺中九華”。背面一塊白色巨石,寫著趙鶴清作的《庾莊壘石歌》。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在這裡吟誦著蘇東坡的名句,也就走進了賞石世界。90年過去,看著靠支撐固著的斑駁牌坊,充滿泥土的假山,不由心生滄桑︰那曾經的“蘭芳”,只能靠想像了﹗

凡庾園有舞會、燈會、評書、滇戲,庾恩錫就會趁大家開心時,遞上大重九煙添興。大重九由此名氣不斷攀升。1933年冬至,庾恩錫在庾園宴請各界好友。曾代理過雲南省省長的由雲龍詩興大發,寫下《長至日晉侯招飲枕湖精舍,鼓 赴之,景色如畫》七律一首︰“長至天公恰放晴,招邀裙屐出西城。舟從雲水光中過,身向湖山勝處行。已拼余生老泉石,稍從佳日暢心情。重來已閱三寒暑,莫訝松高與屋平。”詩一傳開,昆明無人不知庾園,後建的私家園林無一不仿庾園。

1938年,庾恩錫在白魚口建蓋了第三座私家花園磊樓,取歐洲古堡之精華和雲南碉樓之優點,由天然石頭磊成。背靠青山,面對滇池。整個建築呈品字形,意為“光明磊落”。二樓小廳,正西為玻璃牆壁,臨湖有落地高窗。晴天,坐在室內,滿眼湖光水色。

1949年,每每夜深人靜,從一把義大利小提琴流出的《流浪者之歌》,就會飄揚在磊樓前的滇池畔。拉琴者是白魚口國小年輕漂亮的音樂女教師,父母因破產而離開人世。只要琴聲響起,磊樓窗前總會站著庾恩錫。女教師拒絕了眾多官家和富家子弟的追求,一天她的琴聲卻出現下磊樓上。也許是只有庾恩錫才能聽懂那琴音裡的傷感,也許是那磊樓帶給女教師以古典音樂韻律的美感,年紀相差30歲的他們情不自禁演繹了一場“忘年戀”,並育有一對兒女。

1957年中秋,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二人來到白魚口庾家陵園後山上的流霞洞。面對觀音神像,決定一起殉情。然而就在此時,女教師突然想到了年幼的孩子,她沖出了洞。庾恩錫卻跳進滇池身亡。當時,與警局一起給庾恩錫認尸的不是別人,就是筆者的忘年朋友李民生,庾恩錫是他的攝影老師。2002年庾澄慶到昆明開演唱會,在機場正好遇到一個年輕人在安檢值班。他請庾澄慶簽名留念,回到家中說與母親,沒想到她說︰“這位大歌星是你的表哥啊﹗”這位母親正是庾恩錫“忘年戀”產下的女兒。

魯園︰一生懷想是故園

與庾園一牆之隔是魯園。庾恩錫修建庾園時,對小自己12歲的小兄弟魯道源(字子泉)說︰“我花園旁邊還有空地,你也與我一起蓋吧﹗”魯道源早就想在可以遙望西山的草海邊建一個私家園林了。西山是他過去經常打獵的地方。一天夜晚,月光皎潔無暇,照著青黑的大山。突然,魯道源發現一塊懸在峭壁的大石頭上有只豹子,一動也不動地仰望月亮。他正要扣動扳機,身後傳來一個聲音︰“阿彌陀佛,莫要傷它,它在練月。”所謂練月,就是在月圓時尋一高處吸收月之精華。魯道源回頭一望,一個僧衣芒鞋的老人緩步向他走來。從那後,魯道源再也沒去過西山打獵。但神祕的西山不時在他夢裡出現。

魯園由趙鶴清和法國建築師具體設計。當時,魯道源是雲南最年輕的少將旅長,時年29歲,正春風得意。園林打造得開放張揚,盡顯他的年少個性。它三面臨水,請來西湖的長堤與草海相隔。堤內,仿蘇州園林,石徑亭廊,錯落有致;菱塘垂柳,恰到美處。凡能坐的地方,周邊都有水,主房、亭榭、花木清晰地映於塘池中。不系舟石舫仿頤和園清晏舫,靜立水中,蔥木懷抱;水榭紅柱綠瓦,湖面落英繽紛。九曲橋每一曲由三塊長條石並排鋪就,二十七塊巨石架在八個橋墩上,凌波跨水,為橋也成景。

玲瓏的道源崖,則仿魯道源家鄉雲南昌寧雞飛溫泉的“公塔”和“母塔”建造。魯園主體園林為中式,但主建築“子泉別業館”卻由兩棟法式平房組成,建在五級台基之上,屋頂紅黃色琉璃瓦,門框窗套及牆體轉角均為石嵌,飾以西式石雕圖案。房前草坪、花台、樹木、佈局對稱規則,修整精細,各種幾何圖案盡情展出,體現著西方園飾的人造美。館後是靜靜的湖面。一座小拱橋通到一個多面形水中露台,仿若伸出湖中的一個半島。

魯道源是國劇票友。愛國劇的友人一來,必然是要票戲。“一十三歲習弓馬, 威名鎮守在長沙……”一時間,咿咿呀呀的聲音便響徹整個園子。滇軍出師抗日,昆明群眾團契用京戲晚會壯行。身為師長的魯道源出演《霸王別姬》中的項羽。

盧溝橋槍聲打破了魯園的靜謐。1938年8月,魯道源任滇軍58軍新十一師師長,開赴抗戰前線。臨行,在魯園擺下“出師宴”,唱起國劇《楊家將》。他說打敗日寇就一定脫下軍裝,回到魯園頤養天年。可萬萬沒想到,這次出征是對魯園的永別﹗他1942年升任58軍軍長,7年大小戰役500余次,殺敵數萬。晚年總結自己一生時,他曾對子女說過︰“我這一生,老虎、神仙和狗都做過。”老虎指他抗戰擔任主攻,與日寇白刃格鬥巷戰,收復常德;神仙指他擔任南昌受降官;狗指他被解放軍打敗逃往越南。

1943年冬,常德守軍以八千之師對付四萬之日寇,孤軍奮戰16個晝夜後,於12月3日失守,僅剩師長余程萬率200余人(包括美國記者愛潑史丹)突圍。三天後國軍開始反攻常德。滇軍58軍擔任正面主攻。12月10日傍晚,軍長魯道源下達手令︰“子夜之前仍不能整肅常德之敵,部隊長提頭來見!”58軍強渡沅江,和友軍一道突進常德城內。敵我雙方展開白刃格鬥的巷戰,終於收復常德。

1945年9月14日,南昌中山路中央銀行。受降官魯道源腰間武裝帶掛著中國“軍人魂”小劍,接過日軍投降官笠原幸雄呈遞的投降書,魯道源當場口贈降者兩句詩︰“八年一覺侵略夢,贏得 灰半袋歸。”1949年11月29日上午,廣西玉林政要名流接到一張請柬,說國軍11兵團司令魯道源蒞臨本縣,於下午4點在吉星樓宴請各位。沒想到下午3點,北流方向傳來解放軍的隆隆炮聲。魯道源慌忙駕車逃往越南。在潰逃途中,為了跑得快些,官兵把隨身帶的金銀都丟到井裡。

1952年魯道源到了台灣。夏日他在台北家中樹下乘涼時,總會想起魯園──坐在長廊上,柳條拂面,花卉吐艷,湖水送來了清風,靜美的西山就在眼前。“你們不知道啊,在花園乘涼那是最美的事情了。”他對子女說。生於台灣、現居澳洲的魯道源第五子魯以國,與父親一起生活30年。由於經常聽父親談起,他從兒時起就向往著魯園。1986年,魯道源過世次年,魯以國第一次踏入家鄉雲南,首先去的就是父親經常念叨的花園。他曾對筆者描述初見魯園的情景︰“太親切了,與父親說的完全一樣。”

2010年,一首由雲南昌寧縣創作的抗戰歌曲《將軍仗劍別故鄉》在網絡傳唱︰“子泉淚啊嗆嗆,大中華啊泱泱。抬眼望,九百六十萬河山,鐵蹄錚錚踩心上。別呀別故鄉,赴呀赴疆場。拼將十萬頭顱血,保我中華萬世安。”魯道源忙於軍務很少回昌寧,連首次婚姻,都是魯母按家鄉習俗,找一只沒有交配過的小公雞代他拜堂。他曾對子女說一生的三件憾事是︰沒有馬革裹尸,抗戰離開昆明後再未回過雲南,不能魂歸故裡。1985年3月12日,魯道源在台北病逝。彌留之際,他曾在電話中詢問留居昆明赴港探親的女兒︰“昌寧公路通了沒有?草海邊的魯家花園是否還在?”

1959年,蔣介石策劃要魯道源組軍“反攻雲南”。因為這是打回故鄉,又可見到日夜懷念的故園的機會,他晝夜不眠製定作戰計畫,最後因美國拒絕援助而胎死腹中。今天,那“反攻雲南作戰計畫”已解密而破舊泛黃,由魯以國帶回大陸的58軍軍史《壯志千秋》也少了最後一章“剿匪平亂”。魯道源古稀之年反思一生,多次交代子女︰“重印《壯志千秋》,務必要把最後一章‘剿匪平亂’刪去,那是內戰,是58軍的憾事。”

台北五指山,魯道源的墓碑面向雲南。那是子女按父親的遺愿設計。為的是讓他的英魂可以永遠看到故土,看到魯園。魯以國告訴筆者,他最大的心愿是在魯園建一個父親紀念館,把父親的英魂迎回魯園。

資料來源:行而上Metavista https://goo.gl/zXkqwx